•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主页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立足行业服务西部,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3-13 点击量:

    日前,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校喜获“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本次表彰是对2003年以来全国在就业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个人以及创业工作中的先进城市、个人进行的表彰。在受国务院表彰的238个单位中,有我校等15所高等院校。同时,我校也是陕西省教育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

    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示精神,紧紧把握“质量、市场、观念”三个要素,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思想。多年来,学校就业工作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厘清工作思路,完善工作体系

    学校在准确研判就业形势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校特点,立足行业,服务西部,积极探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建立了完善的工作体系。

    一是厘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我校在客观分析实际、深入思考就业形势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思想,即:“立足行业、服务区域、面向全国,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切实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着力构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就业工作体系,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在工作中,学校牢固树立了“以生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早在1999年就提出并实施了就业工作的“四化”(“态度上主动化、时间上经常化、力量上全员化、手段上信息化”) 方针。

    二是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政策保障体系。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专门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从场地、人员、经费等方面予以优先保证。面对复杂的就业形势,学校每年召开专门会议,准确研判就业形势,专题研究就业工作,提出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具体举措。同时,学校实施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就业工作考评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就业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是深入推进实施“就业提升计划”。2010年,我校提出并实施了“就业提升计划”。按照“整体规划、全面提升,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依靠建立招生、培养、就业相互作用的联动机制和学校、学生、用人单位相互支撑的运行机制,通过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就业市场平台、就业指导服务平台和质量评价反馈平台,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提高就业层次与就业质量,将毕业生输送到国民经济主战场建功立业。

    强化学科专业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就业服务定位

    我校是一所学科专业特色鲜明的高等学校。近年来,学校不断强化学科专业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服务定位。

    一是立足行业,依托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我校积极探索建立“满足行业发展需要、服务西部经济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扬优、改老、扶新、支重”的专业建设方针,结合“立足行业,服务西部、面向全国”的服务定位,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市场和社会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学校逐步完善招生、培养、就业有机结合的高等教育价值链,树立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观,坚持“招好生、育好才、就好业”的发展思路,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导向,强化学科结构调整力度,拓宽专业口径,扩大专业的适应面,着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学校依托建筑、土木等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建设名牌专业,形成了三大主题专业群。这些专业链群的形成,夯实了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础,保证了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在社会中的“品牌”优势。

    二是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专业分布趋于合理。我校既有传统的社会需求量大的优势专业、特色专业,也有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增设或调整的一些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科学设置,提高各类教学资源的质量。由于专业的适时动态调整,不仅使专业分布趋于合理、口径拓宽、服务功能增强,而且使毕业生“适销对路”,需求旺盛。

    立足行业,构建层次多样的就业市场

    多年来,我校立足冶金、建筑行业,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构建起了多样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一是建立广泛的就业“基地”。目前,我校与1078家用人单位建立了就业合作关系。为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学校将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关系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1078家工作关系单位是满足其需求,进校园进行企业宣讲,为企业提供招聘服务;第二层700家朋友关系单位是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培训的机会,通过反馈毕业生工作情况参与学生的培养;第三层200家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单位与学校开展深入的合作。例如,中冶集团是世界500强企业。学校通过成立“中冶人才学院”,为该集团培训高级管理干部,该集团成为学校教师的实训基地和毕业生的就业基地。依托这些稳定的用人单位,学校积构建起了多层次用人单位关系群。

    二是积极探索“实习+就业”的毕业生就业新模式。近年来,我校与社会企业不断深化全面合作关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合作的新模式。学校与首钢集团实施了5年的“实习+就业”的就业合作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宝钢集团、中海地产、陕西建工集团、中建西南建筑设计院等10余家单位在学校招收暑期就业实习生。这些学生暑假期间到用人单位进行了实习,了解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并签订就业意向协议。“实习+就业”的模式缩短了毕业生的适应期,提高了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受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建设工作队伍,提高服务水平

    以生为本,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是我校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

    一是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工作队伍。我校积极推进就业工作“全员化”,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就业工作队伍。各院(系)领导干部和毕业生辅导员全部经过相关部门的专业培训,具有过硬的综合素质和较高的工作水平。同时,专业教师、班主任、各研究所、教研室等结合专业教学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这支专兼结合的就业工作队伍,营造了“全员化”的就业工作氛围,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了队伍保障。

    二是以生为本,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我校加强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积极邀请企业、社会培训机构,为学生开展职业素质、职场礼仪的讲座,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学校以就业洽谈会为主渠道,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服务,并积极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机制,不断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此外,学校切实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了便捷、有效、开放的信息服务体系,全面提高了就业信息服务水平。

    多年来,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需求整体相对稳定。总体社会需求保持在1:2.5以上,其中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冶金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理论等优势专业供需比一直保持在1:4。学校也多次荣获“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0年和2009年均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被教育部评选为50所“2009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当前,学校正在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提升就业层次,使学校在招生-培养-就业方面形成联动机制和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