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优化顶层设计,深化综合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持续加强
1.理论武装不断深化。坚持党委常委会“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体学习13次,其中专题研讨8次,开展现场教学1次。修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制定分党委(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督导旁听制度,推动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
2.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按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强化全程督导,有力有序推进,达到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的。举办辅导报告5场,组织开展“百名青年讲百年”、主题展览、艺术党课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扎实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校级领导班子研究提出并推进落实8件实事,各二级单位办成384件实事,解决了一批师生“急难愁盼”问题。省委第十二巡回指导组对我校学习教育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3.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表彰优秀共产党员119名、优秀党务工作者54名、先进党委6个、先进党支部50个,为188名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陕西省优秀党务工作者1名,陕西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4名、优秀党务工作者2名、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学校党委获“陕西高校先进校级党委”。
4.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台账任务,“三全育人”格局进一步完善。落实校院两级领导干部听思政课、讲思政课制度,全年两级领导干部听思政课200余次、讲思政课100余学时。修订课程思政建设方案,获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1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8项。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校内转岗,师生比达1:374。制定实施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规定,推进辅导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聘任处级辅导员5名。获第八届陕西高校辅导员能力大赛一等奖2项,实现学校在该项赛事上的新突破。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开展“学宪法、讲宪法”主题活动。
5.意识形态阵地不断巩固。修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制定正负面清单,意识形态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责任进一步夯实。修订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管理办法,加强网络学术活动和各类媒体平台管理。坚持主动发声,全年在各类社会媒体刊发报道600余条,央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学校经验做法。
6.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学校主要领导实现新老交替,1名副校级领导交流提拔担任省属本科高校正职。学校领导班子在2020年度省属高校目标责任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召开党委全委(扩大)会1次、党委常委会23次,校长办公会15次,研究重要议题175个,修订完善重要制度45项。修订学院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工作办法,提高学院领导班子决策科学化水平。修订处级干部选拔任用办法,制定科级干部聘任管理办法,全年任免处级干部43人次(提任22名)、科级干部134人次。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公开招聘附中校长1名。选派第八批博士服务团成员1名、驻村第一书记1名,推荐到区县蹲苗任职干部1名。培训党员干部2820余人次。
7.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完成8个分党委(党总支)和任期届满的98个基层党支部换届工作。出台党支部“三会一课”实施办法、主题党日活动实施意见、组织生活会管理规定等10余项制度,支部建设进一步规范。完成首批全国全省党建“双创”项目验收工作。获批“百个研究生样板支部”1个、“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1人,是全国同时获批样板支部和标兵个人的36所高校之一。深入实施“党员发展质量”提升计划,全年发展党员1785人。
8.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认真贯彻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制定并落实责任清单任务。制定巡察工作办法,启动校内首轮巡察工作。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梳理各类廉政风险点1517个,制定防控措施1554条。纪检监察组织认真履行监督责任,聚焦“两个维护”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政治监督,围绕中心工作,做实做细日常监督。学校纪检监察工作在全省纪检监察机构2020年度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坚持不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整治“四风”。扎实开展公务用车和办公用房问题专项整治,认真开展非学历教育等四个领域风险专项清理整顿。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约谈干部83人次,发出监察建议书2份。坚持集体廉政谈话制度,不断深化廉洁教育,加大问题线索处置和执纪审查力度,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年处置问题线索19件,其中谈话函询11件、初步核实2件、予以了结5件、立案1件。给予谈话提醒1人、诫勉谈话1人、开除党籍2人。
9.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深化。召开六届三次教代会和暑期党政工研讨会,集思广益、共谋发展。支持民主党派、统战团体加强组织建设,校民盟完成换届。5人入选省级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校民盟被评为民盟陕西省委参政议政先进集体。畅通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渠道,征集意见建议70余条。规范召开校院两级学代会,引导学生有序参与学校治理。校团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认真听取离退休老同志意见建议。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10.全力配合开展省委巡视工作。深刻认识巡视工作重大意义,研究制定迎接省委巡视工作方案,全面总结上一轮巡视以来学校党委工作,深入自查问题,深刻剖析原因,明确努力方向。积极配合做好会务组织、谈话安排、资料调阅、下沉调研等工作,认真完成巡视组交办的各项任务,保证了巡视工作顺利开展,受到省委第三巡视组肯定。
11.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采取果断措施加强校园管控,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络,全力保障师生学习生活,确保了师生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800余名党员干部、130余名学工干部、3000余名学生志愿者和1100余名后勤服务人员,坚守岗位、夜以继日、通力协作,雁塔校区开展19轮29万人次核酸检测,草堂校区开展22轮36万人次核酸检测,华清学院开展26轮19万人次核酸检测,发放各类生活物资40余吨。组建“应急服务突击队”,解决师生问题400余件。在难度空前的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周密安排、通力协作、精准服务、“硬核”送考,实现了考研学生“应考尽考”。按照“分批错峰有序、点对点闭环管理”的要求,制定学生寒假离校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强化协调保障,有序组织两校区25734名学生离校返家,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12.发挥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深化落实“双百工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与清华大学等18所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乡村建设全国高校联盟”。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深入推进“1+1+1”帮扶计划。完成洛南县、丹凤县优质农产品采购183.83万元。学校获全省驻村联户扶贫考核优秀等次。
二、学校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13.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借鉴世界和国内一流大学成功经验,深入分析研究学校发展形势、优势、挑战,研究提出构建新时代学校“11445”发展新格局,得到干部师生广泛认可,全校上下创一流谋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编制并印发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中长期远景目标纲要及八个专项规划,完成学院分规划编制,制定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和指标绩点化考核方案,构建了完整的规划体系和落实机制。学校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校友会排名由100名进步到97名,软科排名由132名进步到117名。
14.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制定“学院学术能力建设十条意见”,明确学院学术建设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成立未来技术学院,探索构建本硕博贯通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成立交叉创新研究院,探索构建多学科联合攻关科研机制。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修订完善教师职务评审办法。启动学校章程修订。实行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释放创新活力。稳妥推进校办企业改革,108家企业中91家完成改革任务。签署华清学院转设合作协议,完成举办者变更,华清学院转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15.圆满完成办学125年并校65周年系列活动。以“总结经验、凝心聚力、扎根西部、争创一流”为主题,突出学术性、文化性、内涵性,举办高水平特色行业大学创新发展大会、大学科技园授牌暨2021年校友企业产品技术服务博览会、2021绿色建筑与低碳技术国际学术会议、第三届沿黄九省黄河高层论坛等系列纪念活动40余项,总结办学经验,展示发展成就,明确了新时代的建大人应该秉持什么样的价值和理想、什么样的定位和目标、什么样的视野和作风去开创未来、再续辉煌,极大激发了全校师生员工争创一流的信心和决心。
16.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初步制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优化调整专业布局,新增3个本科专业,撤销2个专业。13个专业参评国家级一流专业,6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1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获准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0门,其中20门参评国家级一流课程。英语、数学等基础课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劳动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3部教材获全国首届优秀教材奖,1人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获奖数量位居省属高校第一。获住建部“十四五”规划教材60部。获教育部首批新文科项目1项、陕西省2项,1人获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获陕西省首批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项目2项,陕西高教改革研究项目13项。1人当选全国第六届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主任委员,3人当选住建部新一届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
17.研究生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深入推进“本硕一体化”培养计划,462名优秀本科生进入培养体系。修订导师岗位管理办法,符合招生资格条件的导师达924人,较上年提升4.8%,企业导师数量突破200人。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与15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完成29个学位点周期性合格评估自评自查工作。获首届国家级优秀研究生教材1部(全省共4部)。首次获准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重点研究课题1项。获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获国家一级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较上年增加4篇。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合格率达100%。学校连续三年进入中国研究生教育高校竞争力排行榜百强。
18.创新创业竞赛成绩显著。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SSRT)项目立项417项,较上年增长28.3%。获得国际、国家奖项数达1358项,较上年增加32.88%。其中,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位列陕西高校第一;获第十七届“挑战杯”红色专项特等奖1项(陕西唯一)、一等奖2项;获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优秀创作奖2项、优秀组织奖1项,成绩位居陕西高校第一。承办了第七届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第四届中国“互联网+”生态环境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和省部级赛事。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本科榜中,学校由第50名进步到第40名。
19.招生就业工作稳步推进。生源质量不断提升,全年招收本科生5060人,省外生源比例达36.2%。理工、文史全国平均分分别高出省控线82.9分和42.6分,较上年分别提高5.7分和3.3分。招收硕士研究生3124人,较上年增加217人。招收博士研究生230人,较上年增加21人。博士非定向比例达94.3%,硕士优质生源比例稳定在60%以上。筑牢全员参与工作格局,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20.学科内涵建设持续加强。开展陕西省“双一流”建设周期自评工作,顺利完成一流大学及建筑学一流学科建设目标任务。获准土木水利专业学位博士点,实现研究生人才培养层次、类型全覆盖。获准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新增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撤销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工程学、环境与生态学、材料科学ESI全球前1%排名不断提升,工程学进入全球前2.8‰,化学学科接近度达92%。高被引论文数量持续增长,较上年提升14.7%。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能源科学与工程等4个学科入选2021“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榜单。学校连续三年进入US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和QS亚洲大学排名榜单。16人入选陕西省学科评议组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入选人数居省属高校第二。
21.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年科研经费合同额5.06亿元,较上年增长12.44%。获准国家基金67项,其中自然科学基金60项、社会科学基金7项。获准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5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在省属高校中唯一获得“科学探索奖”。获准陕西省科学技术奖8项,以第一单位获得一等奖数居省属高校第一。发表高质量论文1800余篇,较上年增长13.8%。授权专利851件,其中发明专利243件,较上年增长24%。新增省部级科研平台4个。获准军工项目15项。建立校企联合研发中心25个,与中建、中铝、中铁等大型国有企业实现全面合作。制定学校“秦创原三年行动计划”,多个项目在秦创原落地转化。获批省级大学科技园。总结推广“研究院+公司”成果转化模式,全年转化专利130项。全资、控股企业全年签订合同金额4.24亿元,实现产值3.6亿元。华清集团全年总产值达15.04亿元。
22.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全年引进博士师资95人。全职引进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以“雁塔学者特聘教授”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优青获得者各1人。“地下空间环境保障教师团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人进入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名单,1人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1人入选“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获批省部级人才和团队10个,其中1个团队入选“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人入选“自然资源部青年科技人才”,1人入选“陕西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人入选“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获批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人入选“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加强教师访学交流,17人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访学研修项目资助。1人入选全国首批“教育世家”,1人获评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
23.开放办学步伐不断加快。获批1个国家级、2个省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举办国际周系列活动,承办“2021丝绸之路新材料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国际学术声誉不断提升。积极探索在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获批“中日青少年科技交流计划”“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等项目。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安德学院首批44名双学位生按时授位毕业,24名研究生顺利获得南澳大学硕士学位。安德学院首届毕业生中86人进入QS全球前100名大学深造,深造率达54.45%。加深与南澳大学合作领域,积极拓展国际重点合作伙伴网络。顺利完成教育部办学评估,再次获评陕西省中外合作办学优秀机构。新增来华留学生招生专业1个。教育基金会捐赠总收入2897万元。
三、综合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24.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坚持开源节流,全年财务收入15.93亿元,支出15.76亿元,收支平衡,略有盈余。配合完成省审计厅对学校的经济责任审计和预算执行审计。全年共完成工程结算审计79项,送审金额4.52亿元,审减5078.64万元。修订公房管理办法,公房使用配置效益进一步提高。完成招标采购项目238项,总合同额11662.86万元。实验资源开放共享水平不断提高,2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投入使用,分析测试中心正式揭牌。完成草堂校区无线网络二期建设。草堂校区图书馆投入使用。档案数字资源体系日臻完善。
25.校园基本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十四五”校园建设专项规划。草堂校区学府城北区报规报建取得重要进展。草堂校区绿色建筑示范中心、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东大门内景观大道南侧环境整治等30项工程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完成校园环境专项提升及整治工作,校园环境进一步优化。加强节约型校园建设,顺利通过“十三五”省级机关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责任考核。
26.民生保障持续改善。较大幅度调增基础绩效,教职工收入水平稳步增长。提高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保障离退休职工生活待遇。完成草堂校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加快推进雁塔校区南院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程,完成老旧小区改造收尾工作,教职工居住条件显著改善。校医院医疗环境不断改善。校园交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附属学校办学质量持续提高。
27.校园安全稳定不断巩固。深化“平安校园”建设,落实稳定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稳定安全检查和问题整治,全年校园和谐稳定。深入开展治安乱点情况摸排及整改,有效净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做好师生群众信访工作,开展积案化解,矛盾纠纷调处水平不断提升。完善应急预案,积极稳妥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学校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为:学校尚未进入国家“双一流”行列,世界一流学科亟待突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够完善,高水平科研团队、科研平台和标志性科研成果仍然偏少,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两校区办学格局还不够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等等。我们一定要正视问题,迎难而上,坚持以改革求突破,以实干促发展,切实担当起新时代振兴建大的历史重任。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也是建大发展的关键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建大人要始终高举民族复兴的伟大旗帜,秉持“学术立校、自强报国”的办学理念,坚持“崇尚学术、追求卓越、求真务实、苦练内功”的基本思路,聚焦“双一流”建设,深入推进实施“11445”发展新格局,加强学习,开阔视野,改革创新,狠抓落实,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国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