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建大党〔2019〕15号
各分党委(党总支),各学院,各部、处(室),草堂校区管委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工作总结》已经学校党委常委会、党委全委(扩大)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本单位教职员工学习讨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主动作为,扎实做好2019年学校的各项工作。
中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委员会
西 安 建 筑 科 技 大 学
2019年3月10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工作总结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追赶超越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按照“以质量特色求生存,以改革创新促发展,以服务奉献谋支持,以精细管理提效率”的发展思路,对标国家“双一流”和陕西省“四个一流”目标,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学懂、弄通、做实”和省委“抓首要、大学习、促发展”的要求,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研究制定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方案,专题部署、扎实推进,在全校掀起了学习热潮。全年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12次,全校举办专题报告会20余场,印发学习材料1.3万余册。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邀请领导干部、专家学者面向全校200余名干部进行了8场集中培训。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举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高端论坛”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术研讨会”,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研究和宣传阐释。
2.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加强。注重思想引领,坚持正确宣传舆论导向,严格意识形态管理,夯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强化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定期分析研判各类舆情。论坛、报告审批管理更趋规范。举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图片展等系列活动。获陕西高校新闻奖13项,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5项,学校获新媒体运营成长奖。
3.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三全育人”。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思政教师和听思政课制度,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1人获陕西高校思想政治课优秀教师。以榜样的力量颁奖典礼、暑期“三下乡”、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为载体,强化大学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新生入学、心理健康、优良学风创建等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奖层次和数量均列全省高校榜首,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优秀创作奖1项,被评为“高等学校优秀组织奖”。进一步理顺书院运行机制,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启动实施“辅导员能力提升计划”,举办辅导员培训班,邀请“时代楷模”曲建武等人作专题报告,获准陕西省高校首批辅导员工作室立项建设1项,1人获“第十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候选人和陕西省第四届高校“十佳辅导员”,2人在陕西省第六届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4.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加强党的领导,修订完善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办法》,全年召开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37次,审定重大(重要)制度20余项。学校领导班子在2017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被评为“优秀”。调研成果获全省党政领导干部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修订完善了《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与党组织会议制度》,规范学院班子民主决策程序,提升决策水平。加强学院班子研判,对理学院党委,管理学院、材料学院行政班子进行了换届,完成了新建4个学院党组织、行政班子配备工作。1名副校级干部提任交流到兄弟院校任校长,1名处级干部提任副校长,兄弟院校2名干部先后交流提任我校任纪委书记和副校长。运用“三项机制”,引导广大干部主动担当,干事创业,全年校内交流调整处级干部56名、提任42名,免职处级干部1人,调整到非领导岗位处级干部1人,完成了119名科级干部聘任工作,推荐2人在西安市挂职,校党委在全省贯彻落实“三项机制”工作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受到上级组织高度评价。
5.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夯实。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建合格党支部、做合格党员”专题教育、“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引领广大党员、教职工立足岗位,干事创业。制定了《二级单位党组织工作考核办法》,把党建工作纳入二级单位业绩考核之中,实现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全覆盖。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举办了党支部书记网络培训班、大学生党支部骨干培训班,全年开展主题党日活动500余次,发展党员1100余名。实施教师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1个教师支部书记工作室获准全省高校首批“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2个党支部分获全国党建样板支部、省级党建样板支部,1名研究生获评教育部首届“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1个学院党委获评省级党建标杆院系,1名学生党员入选“中国好人榜”,2个基层党组织和6名个人获省级“七一”表彰。加强对软弱涣散师生党支部排查整顿,对9个“差类”支部进行整改,35名“差类”党员进行教育。
6.“以案促改”工作扎实开展。根据省纪委部署,学校党委针对冯新柱案和深刻汲取近年来高校系统违纪案件教训开展了两次“以案促改”工作,从工作作风、师德师风、工作纪律、监督机制等方面开展“以案促改”自查和整改工作。学校领导班子两次召开“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以“以案促改”为契机,开展财务管理、科研经费管理、津补贴发放、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公务接待以及领导干部住房等专项自查,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制定一系列整改措施,并认真加以落实。
认真开展“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和“两个专项整治”工作,加强专题学习,开展警示教育,查摆存在问题,形成问题清单、整改清单,立查立改,签订拒绝违规收送礼金承诺书,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7.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学习贯彻中纪委二次全会精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签订《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压实党委主体责任,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把党风廉政教育纳入党内各类学习教育之中,组织全校处级以上干部和全体纪检监察干部参加廉洁教育讲座、警示教育活动等,举办“谈家风、忆家训、写家书”征文活动和全校廉洁书法展,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办学环境。做好廉政风险防控,梳理全校廉政风险点269个,制定防控措施571条。加强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运用,全年开展廉政谈话17人次、函询谈话23人次、提醒谈话34人次、约谈8人次、诫勉谈话6人次,给予党纪处分5人,其中党内警告3人、党内严重警告1人、撤销党内职务1人。
8.民主政治建设规范开展。召开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二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工会领导班子。召开第十次团代会,深化共青团改革。积极推行党务校务公开,定期向师生通报学校重大决策部署和改革发展措施。完成校侨联第七届委员会的换届工作,成立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和无党派人士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召开民族宗教专项工作会议,成立学校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等群团组织作用,支持群团组织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工作。重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作用,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
9.脱贫攻坚成效显著。重点做好“双百工程”结对帮扶、联帮联扶、驻村帮扶工作。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结合学科和人才优势,重点开展村域规划、农产品进校园、师资培训、合作开发尾矿库综合利用工作。组织100多名师生对丹凤县各乡镇进行调研和规划设计。与洛南县签订120万元的优质农产品进校园合作协议,入选2个“双百工程”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为大荔县新朝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助力该村“脱贫摘帽”。学校入选2017年度“双百工程”工作先进单位。开展困难生“一对一”精准帮扶工作,实现建档立卡毕业生100%就业。全年发放学生各类贷款、奖助资金超过1亿元。
二、深化改革,推进内涵发展,学校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
1.学校成为“省部部”共建高校。陕西省人民政府、教育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文共建学校,学校正式步入“省部部”共建行列。按照协议,陕西省、教育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从经费投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才队伍、交流与合作、促进城乡建设发展等方面支持我校建设发展。实现“省部部”共建,是学校办学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对学校早日实现“创一流,争百强”目标,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国内高水平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干部人事、科技产业和后勤管理等改革,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制定、修订了《一流专业项目实施办法》《学院年度业绩考核办法》《本科生综合素质教育学分考核认定办法》等重大(重要)制度20余项。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学校发展需要,整合学科资源、优化学科布局,成立了建筑设备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工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和化学与化工学院等四个新学院。
3.学校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通过近年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改革释放的红利效应持续显现,学校办学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2019年中国本科院校竞争力总排行榜中,学校综合竞争力位列百强。截止2018年底,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的78个核心指标中,65个指标有进展(其中24个指标累计完成率达到或超过100%),8个指标未有进展和突破,5个指标国家未启动或暂停。
4.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长期坚持以本为本,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获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13人入选新一届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2022),其中4人为副主任委员,数量位列全省高校第4名。以“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颁布《一流专业项目实施办法》,充分发挥学校2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分层次提升所有专业建设水平。申请获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1个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复评,1个专业接受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复评。3名教师获陕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9名师生获宝钢教育奖。3部教材获准陕西省优秀教材奖。获陕西首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3人,获奖总数位列全省高校第4名。积极打造虚拟仿真“金课”,3个项目被认定为2018年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其中2项被推荐参与国家级遴选,认定和推荐数量均居省属高校首位。全年本科生毕业4415人,授位4368人,116名学生获得辅修证书,85名学生被授予第二专业学士学位,推荐免试研究生183人。学生获国际、全国奖项490项,在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2项和全国“校级优秀组织奖”。
5.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强化培养过程管理,出台《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将考核结果与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奖学金评定以及培养管理等工作挂钩,增强研究生质量意识。首次将非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纳入学校抽检范畴,逐步构建“国家-陕西省-学校”三级学位论文抽检体系。建立集中评聘与动态补充相结合的导师评聘机制,实施“三层面、三阶段”导师培训机制,明确副导师岗位责权。制定出台我校《全面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全方位强化导师立德树人首要职责意识。全面完成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自评诊断及整改提升工作。研究生共发表SCIE/SSCI/EI收录论文627篇,SCIE/SSCI数量较上年增长17.6%;参与获准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3项,占获奖总量的48.1%。获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省级硕士学位论文抽检通过率首次实现100%。2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成功挂牌。学校与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共建的首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通过省教育厅考核验收,并作为4个典型案例之一在全省高校通报表扬。
6.招生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招收本科生4980人,较上年增加150人,研究生招生2396人,较上年增加97人。在76所中学建立“优质生源基地”,举办首届中学校长论坛,邀请省内外70余所重点中学约200位代表参会,有效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升学在线”组织的重点中学满意度评选中,学校连续两年被省内重点中学评选为“最受欢迎高校”。经过和省外高校、教育厅对口协商互换,本科招生增加出省计划208人,出省比例达到31.8%,较上年增加3.8个百分点。本科招生文、理科全国平均分分别高出省控线23.3分和62.3分,较上年分别提高3.8分和2.4分,生源质量进一步提高。推行“本硕一体化”培养和研究生生源质量提升计划,修订《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申请-考核”选拔机制和在职人员攻读博士学位选拔条件。硕士优质生源比例显著提升,达到75.83%;博士非定向比例提升14.3%,达到82.6%。研究生、本科生、华清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2.36%、96.02%、95.42%,继续保持在全省前列。建档立卡毕业生实现100%就业。
7.学科内涵建设持续加强。召开学校学科建设工作会,为全面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打下基础。学校入选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序列,建筑学入选“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学科。立项支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25项,建设重点学科团队45个,遴选学术学科带头人(负责人)96名。成立了4个院士工作室。完成了29个学术学位授权点和2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含授权领域)的诊断自评估工作。获批增列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点。召开全校学风建设工作大会,构建学风建设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强优良学风建设。举办了信息类、社科类、管理类学科建设与发展论坛,助推相关学科快速发展。
8.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全职引入南非科学院孙博华院士担任学校力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全年引进人才102人,其中高层次人才40人。聘任18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为我校兼职教授。刘加平院士团队入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1人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19人分别入选省“千人计划”、省杰青、省“特支计划”等省级人才项目,2个团队分别入选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省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进一步完善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计划,针对中青年教师实施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实施“优秀青年学者”支持计划,开展教案检查、优秀教案展评及微课教学比赛活动,助力教师成长。强化师德教风建设,2人分获陕西省“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称号,1个学院获“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9.科技工作和服务社会水平不断提升。获批省部共建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中国城乡建设与文化传承研究院国家级智库(住建部设立)1个,省级科研平台4个,省级智库4个。获准国家级项目84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课题6项、国家基金72项、其它5项。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3篇、热点论文1篇,创历史新高。SCIE收录论文323篇,较上年增长10%,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统计源发表论文总数位列全国高校第84位,授权发明专利517件,较上年增长26.1%,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首次进入全国百强。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7项。全年实现科技合同总额3.61亿元,较上年增长20%。校办科技产业总产值14.21亿元。编著出版《陕西新型城镇化发展报告(2018)》。探索基于团队控股的“研究院+公司”的成果转化新模式,应用于膜分离技术团队,已孵化多家高新企业。
10.开放办学步伐不断加大。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全年共招收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留学生15人,在校留学生总数达170人,生源国别首次超过30个国家。全年赴国(境)外交流学习218人次。全年派出教师出国(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合作交流92人次,聘请外籍专家、教师8人,学校荣获陕西省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吕勒欧孔子学院接收汉语学习者350人。新签续签校际交流协议17项,海外友好院校累计达到99所。获批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奖学金生”接收院校。全年教育基金会共签订各类捐赠协议46份,到账资金1981.72万元。举办“梦回长安——百万校友回归”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专场活动,签约金额4015亿元,位列举办高校第一。
三、注重精细管理,增强服务意识,学校综合管理和服务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1.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坚持开源节流,全年财务收入15.06亿元,支出14.37亿元,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积极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做好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工作。全年完成工程结算审计76项,送审金额10288.19万元,审减金额1014.9万元,审减率9.86%。完成财务审计项目75项,审计资产覆盖金额58亿余元。累计调整配置四个新学院和其它教学科研、人才引进及行政用房8480m2。完成招标采购任务165个,涉及资金总合同8157万元。开展数字化校园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校园一卡通二期建设,完成雁塔校区有线网、无线网和认证计费系统建设,提升校园网络访问速度。以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完成修缮项目72项,完成了学生公寓空调用电改造,保障了学校水电暖、食堂正常运行,校园环境卫生质量进一步提升。图书馆不断进行技术升级,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在陕西高校中首家采用“一卡通+二维码+人像识别”三位一体入馆管理技术。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学报办刊水平和学术影响持续提高。
2.校园建设稳步推进。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获得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基建融资1.8亿元。主动协调市、区政府,争取和节约建设资金近1亿元。实现草堂校区市政管道供水、供气、供暖。教职工公寓主体工程全面完工。附属学校教学楼项目二期交付使用。草堂校区紫阁书院Ⅲ标段竣工验收,标志着紫阁书院项目整体已全部建成。图书馆项目主体封顶。体育运动中心、华诚博远游泳馆竣工。完成东大门北侧、体育运动中心西侧环境整治工程。污水处理厂已进入设备运行调试及竣工验收准备阶段。建科大厦落成投入使用,学校取得预期收益。实训大楼项目取得《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完成实训大楼桩基工程并启动招商运营。
3.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完成雁塔校区加装电梯示范工程。完成草堂校区剩余教职工公寓选房工作。增加草堂校区周内直通车,全年本部——草堂通勤班车安全出勤6000余趟,接送师生员工16万人次。校医院为广大师生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等六位一体服务。深入落实离退休教职工相关制度,保障离退休职工生活待遇,丰富离退休职工精神文化生活。附中、附小、幼儿园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4.校园安全和谐稳定。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校园安防网络,圆满完成省级“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做好师生群众信访工作,有序接待来电、来访,对于长期缠访、闹访人员积极疏导,防止矛盾扩大升级。积极做好学校突发事件媒体对接、舆情应对等工作,进一步加强稳定安全检查和问题整治,全年校园和谐稳定。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还未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还没有学科入选国家A类学科行列;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要;学科建设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科集群建设还有待探索;高水平标志性科研项目和成果偏少,科技成果转化渠道还需进一步疏通;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还不够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学生学风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公房改革、校友工作、服务保障、实验室管理、办学国际化、新校区建设等还有待加强;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妥善加以解决。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贯彻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之年。全校上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抓实干,主动作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省部部”共建的新起点上,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国内高水平大学。